【持戒】-什么是持戒
持戒(释教解说)
戒亦称为摆脱,如好好持戒亦能摆脱。入菩萨道,三无漏学为底子。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。188bet注册亦有法运,虽衰不会消亡,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,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。修菩萨道必定要由三无漏学开端,持戒是手法,慧是意图,定是纽带。
概述
△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位置,佛的日子记载便是戒律。在行为上以戒律为规范,在思想上以经论为规范。戒律的根本精力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
△ 受戒简单,守戒难。持戒有必要有才智,如无才智无法持戒,亦守不住;又戒生定、定生慧,相资相成。内有烦恼,外有引诱,降伏烦恼需求才智,俗语说:没有沉着,控制不了爱情。戒有二种,一停止持,一为作持。如五戒之规则均为不应作,停止持,属自利;作持是必需求作,属利他。例如,受菩萨戒之后,路遇患者有必要为其安顿照料,不管即犯戒,谓之作持。
△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:佛拟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拟定的,不是拿它量旁人。决心清净便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,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,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便是破四相。学佛就要学吃亏,学受骗,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,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,必定把他讲跑了,可是对老修行应说真真话。
△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,等成佛之后就不要持戒了,由于佛的行为便是戒律。
△ 正助双修,正修是定,助修是六度,正修不著有,助修不著空。不管修那一法门,戒律是一同科目,戒律协助成果。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,净土得一心不乱,是念佛三昧,离开戒不成,戒协助得定。止持是隔绝作恶的增上缘,作持是历事练心。佛关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入,教训咱们的修身办法也太善巧,心常在定中坚持清净心,失掉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。除非为了度众生,不然以不触摸繁华国际为上策。
△ 学佛之后看到或人能说不能行,就要批判他而造口业,是三途之因。有人受了戒之后,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;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顺心,反而更添加自己造业的时机,还不如不受戒。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,管自己不要管旁人。佛规则在家人禁绝看落发人的戒律,其原因在此。
△ 诬蔑落发人罪很重。落发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,只要对他恭顺,就好像恭顺三世诸佛,若诬蔑他则罪孽深重。至于破戒僧,因行为不检而引起众生诬蔑三宝之缘由,他自己将来作蜕化之因,是他自己的事,与众生不发生联系。故古诗有云:
其人戒定虽瘦弱,善能说法度众生;
若能供养此人者,胜于供养十方佛。
△ 劝人学佛则可,劝人受戒则不行,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用,不然碍于情面,牵强受戒,受而不能持,反而害他。同一理由,有人不能茹素,亦不要劝其茹素,不然因怕茹素而佛也不学了;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。关于现已受戒之人,能够劝其戒持清净。
△ 学佛是自己学佛,不用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怎样,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。以修十善言,天天依据经典批判人家,只要自己造口业,关于自己毫无优点。假如机缘老练,一说即能改过迁善,无妨倒予以奉劝,不然仍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。
四种持戒
【四种持戒】 [出杂阿毗昙心论]
一悕望戒悕即悕求。望即希望。谓求生天及余善处。坚持禁戒。是名悕望戒。
二恐惧戒谓畏堕恶趣。畏恶称号。坚持禁戒。是名恐惧戒。
三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。庄重其心。坚持禁戒。是名顺觉支戒。(七觉支。即七觉分。谓择法觉分。精进觉分。喜觉分。除觉分。舍觉分。定觉分。念觉分也。)
四清净戒谓无漏戒。能离烦恼染垢。是名清净戒。(无漏戒者。即声闻缘觉无漏道品所发之戒也。)
- 上一篇:【超度】超度是什么意思?怎样超度婴灵?
- 下一篇:【附体】附体是什么意思?附身解说
- 因家有貌美妻子而遭人栽赃,成果…… - 不知道
- 酽茶三两碗,意在钁头边 - 网络
- 一个放生持戒师兄得福报的实例 - 不知道
- 咬紧牙根守好一世戒,能得千万世摆脱 - 网络
- 恶念一同,他差点成了啖人鬼的食物 - 不知道
- 不喝酒戒的由来 - 不知道
- 不断淫修禅定者,即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热砂 - 不知道
- 虚云老和尚关于戒律、持戒、破戒的开示 - 虚云法师
- 杨岐灯盏明千古,宝寿生姜辣万年 -
-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? - 不知道
- 弟子受菩萨戒但没有受持戒条,会堕入阴间吗? - 大安法师
- 要诚心持戒,你才知道什么叫积德行善 - 海涛法师
- 玄若法师答:罪业深重怎样悔过,常年念六字大明咒而又未持戒 - 玄若法师
- 怎样持戒才干不受阴间恶道烧烤,享有大积德行善? - 帕奥禅师
- 在家居士怎样受持五戒? - 不知道
- 戒定活一日,胜无戒定活百年 - 不知道
- 什么是持戒?持戒的内容 - 网络
- 谈发心、因果、决心、持戒、打坐 - 虚云法师
- 智渡法师答:佩带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?用持戒吗? - 智渡法师
- 大安法师答:有法师发起念佛不需持戒,并说连落发师都没持戒,师父怎样看这个问题呢? - 大安法师
- [楞严经]楞严经 卷六
- [观世音菩萨普门品]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
- [入门须知]释教中的“嗔”是什么意思?
- [大悲咒]养花种田长虫子怎样办?大悲咒能利益农田
- [地藏经]读诵《地藏经》的浅显领会
- [钟茂森]和朋友一同打麻将是不是贪?
- [元音白叟]怎样才干往生西方极乐国际?
- [虚云法师]做时间不用定在静中,能在动中不动才是实在时间
- [莲池大师]早念佛,莫等悔恨!
- [汉传人物问答]念佛号时是要观想仍是自念自听?
- [金刚经]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
- [梵学常识]真的有阴间吗?
- [南怀瑾]清福最难享
- [慧能大师]六祖慧能诗偈集
- [药师经]药师经原文
- [十善业道经]十善业道经注音
- [佛与人生]每个今日都是新的起点